20年来中国公众健康变化,喜忧参半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在公众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包括预期寿命的增长、 儿童死亡率的下降, 以及诸如肺结核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的下降。但是, 与这些成功伴随而来的是非传染性疾病以及诸如吸烟和高血压等健康风险因素的增长,这些问题可能会给中国的卫生系统造成显著的冲击。
这些由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指标和评估研究所 (IHME)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中。
这些数据来自“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2010 (GBD 2010)” 。这项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估研究所(IHME)牵头,囊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论文对比了中国20国集团中的其他国家, 凸显了中国在卫生健康方面的急剧变化及其在相关层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更加类似的原因。举例来讲,在考虑了人口结构以后,中国2010年的60岁以下死亡率低于20国集团中的所有新兴经济体,仅略高于美国的同期水平。
在1990年,中国的健康状况与包括越南和伊拉克等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类似。当时,导致中国健康损失的主要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下呼吸道感染、中风、先天性畸形和新生儿脑病。然而20年后, 这些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2010年,中国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腰背疼痛,和道路伤害。
虽然中国女性吸烟率属全球最低之一, 但中国男性吸烟率高达52%,为全球最高之一,而且高达72%的人口受到二手烟影响。中国疾病负担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杨功焕说:“烟草是在中国排名前三的健康风险因素之一。自1990年以来,吸烟导致的死亡数在我国增加了近30% 。强有力的烟草控制措施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0年,中国最主要的健康风险因素除了吸烟、不良饮食结构/习惯和高血压以外,还包括环境空气污染和家居空气污染。随着由饮食和其他个人行为导致的疾病比率的增加, 非传染性疾病在比重也在扩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中国疾病负担论文的主要作者王宇认为,城镇化和老龄化是非传染性疾病的急剧增长背后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糖尿病、肺癌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上升,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多。
在非传染性疾病中, 与其他高收入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癌症情况相对来讲比较特殊 。在2010年, 中国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低于20国集团中大多数的高收入国家, 这其中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但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都是在中国位列前15位的早死的主要病因。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中国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同时从1990年到2010 年, 传染性疾病、孕产妇和新生儿疾病下降了59%, 儿童死亡数从100万左右减少了近80%到21.3万。自1990年以来,死于痢疾和下呼吸道感染的5岁以下儿童减少了90%以上 。
中国疾病负担论文的作者之一,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估研究所的助理教授王海东提到:“1990年到2010年间,中国的预期寿命从69.3岁提高到了75.7岁。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也是全球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在过去20年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一直以每年约6%的速度下降, 而在最近的10年中这种改善甚至在加速。
在包括滥用药物、自杀等在内的对青年人有显著影响的行为上,中国优于大多数国家。在全球范围内,20到24岁的年龄段中滥用药物者在1990年和2010年间增长了38%, 而在中国则下降了5%。就自杀而言,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年轻女性自杀率急剧下降了75%, 年轻男性自杀率下降了49%。 然而全球而言,年轻女性自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仅下跌7%, 同年龄段的年轻男性的自残导致的疾病负担则增长了18%。
“中国在减少一些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和残疾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 。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健康测量与评估研究所主任Christopher Murray教授说,“年度疾病负担评估将允许中国在国际对比中更好的把握自己发展和改善的进程,并由此更加妥善地明确政策的优先之处。”